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真正的「黃道十三星座」和假的「黃道十二宮」之間的差別,甚至在看到真正的黃道星座日期時,還質疑為什麼和占星術上的日期不同呢?這就是大眾普遍不了解真偽科學所造成的。
所謂的「黃道十二宮」,也就是「星宮」,就是西洋占星術中,相鄰的兩個節氣等分點之間的範圍,也就是將黃道分為十二個相等的區域,並使用這些區域分別充當實際的「黃道十三星座」(而且還少一個),這些「黃道十二宮」和真正的星座的位置不一樣,所以「黃道十二宮」和實際的星座,毫無關係。
天文學上的十三個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縮寫為IAU) 所訂定的黃道星座的位置,與節氣春分點的位置每年都會有變異,速度約為每年偏移50.3角秒
會有這樣的偏移是因為「歲差」所導致的,也因為歲差所導致的偏移,使得現在的天文學上的星座相對於節氣春分點的位置與西洋占星術起源時期(公元前626年,於新巴比倫王朝創建)的位置相比,已經有約36.85° 的偏移,但是西洋占星術的等分星宮卻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節氣春分點上,所以不會有天文學實際星座會有的歲差問題。
注意到有顏色的字了嗎?橘色字也是西洋占星術與天文學的差異之一,西洋占星術稱為「星宮」而天文學稱為「星座」,所以才會稱為「黃道十二宮」而不是「黃道十二座」,但是很多人分不清楚這個差異,而將占星術中的「星宮」也稱作「星座」,甚至將「黃道十二宮」當作天文學上的名詞,而忽略了真正的天文學是稱為「黃道十三星座」而不是「黃道十二宮」。
歲差,在物理學中稱為「進動」(precession) ,定義為自轉物體的自轉軸又繞著另一軸旋轉的現象,天文學上稱為「歲差現象」。當一個陀螺若自轉軸垂直於地面的話,陀螺回原地旋轉,但如果陀螺自轉軸是傾斜的,陀螺除了會繞自轉軸旋轉外,也會在地上繞圈,以抵抗重力而不會倒下,這個現象即為「進動」。
圖ㄧ:地球重力 Fg的力矩導致陀螺呈現進動現象。
圖一即為當陀螺自轉軸傾斜時,陀螺除了繞自轉軸L自轉外,自轉軸L同時也會繞圈(精確說法為:自轉軸L沿著垂直線旋轉)這種現象即為進動的例子。
因為地球並非完美球體,而是赤道部分略為突出的扁球體,因此可以把地球當成一個巨大陀螺,地球自轉軸和黃道面呈23.5度的夾角,而且還同時受到月球和太陽的引力。
圖二:地球受到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影響,產生順時針方向的歲差(進動)。地球自轉軸與黃道夾角為23.5度。
月球和太陽的重力會使地球自轉軸的傾角逐漸變成零,但因為地球會自轉,所以會產生抗拒此力量的反作用力,使地球維持23.5度的傾角,因為這個作用力和引力的方向相反,所以地球會繞著黃道極作順時鐘旋轉。
圖三(上):地球自轉軸因歲差(進動)而順時針旋轉。
圖四(下):地球自轉軸繞行黃道北極圈的軌跡。
這種現象每25772年會完成一個週期,每年只有偏差50.3角秒,每71.6年才會偏差1度。這個現象是由希臘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喜帕洽斯(Hipparchus)於公元前130年發現,他在月食時測量角宿一的經度,得到結果為在秋分點西方6度,再和以前的觀察資料(提默哈里斯,公元前三世紀學者)比較,發現在150年前的角宿一經度少了2度,從而發現了歲差現象。雖然歲差現象在上古時期就發現了,但是直到近代才在物理學中得到解釋。
因為歲差現象,所以導致每年春分點的位置都會改變,也因此造成真正的「黃道十三星座」和假的「黃道十二宮」之間的日期一直在改變。
圖五:過去6000年的春分點相對於背景恆星的位置變化圖
圖五顯示了春分點因為歲差而導致的位置變化。在經歷了兩千多年之後,現在的春分點已經不在白羊座上,而是移到了雙魚座上,且正逐漸移到寶瓶座上。
下表為春分點在各個星座的日期:
星座 | 進入年 | 退出年 |
金牛座 | 4500 BC | 2000 BC |
白羊座 | 2000 BC | 100 BC |
雙魚座 | 100 BC | 2700 AD |
既然「黃道十二宮」和「黃道十三星座」的日期有所不同,那現在就來看到底差了多少。
黃道十二宮 | IAU黃道十三星座 |
星宮名稱 | 等分範圍 | 節氣等分時間(春分年) | 星座名稱 | 太陽在星座實際時間 | 持續天數 |
白羊宮 | 0-30° | 約03月21日-04月19日 (春分-殼雨) | 白羊座 | 04月18日-05月14日 | 25.5 |
金牛宮 | 30-60° | 約04月20日-05月20日 (殼雨-小滿) | 金牛座 | 05月14日-06月21日 | 38.2 |
雙子宮 | 60-90° | 約05月21日-06月21日 (小滿-夏至) | 雙子座 | 06月21日-07月20日 | 29.3 |
巨蟹宮 | 90-120° | 約06月22日-07月22日 (夏至-大暑) | 巨蟹座 | 07月20日-08月10日 | 21.1 |
獅子宮 | 120-150° | 約07月23日-08月22日 (大暑-處暑) | 獅子座 | 08月10日-09月16日 | 36.9 |
室女宮 | 150-180° | 約08月23日-09月23日 (處暑-秋分) | 室女座 | 09月16日-10月31日 | 44.5 |
天秤宮 | 180-210° | 約09月24日-10月23日 (秋分-霜降) | 天秤座 | 10月31日-11月21日 | 21.1 |
天蠍宮 | 210-240° | 約10月24日-11月21日 (霜降-小雪) | 天蠍座 | 11月21日-11月29日 | 8.4 |
n/a | n/a | n/a | 蛇夫座 | 11月29日-12月17日 | 18.4 |
人馬宮 | 240-270° | 約11月22日-12月21日 (小雪-冬至) | 人馬座 | 12月17日-01月20日 | 33.6 |
魔羯宮 | 270-300° | 約12月22日-01月19日 (冬至-大寒) | 摩羯座 | 01月20日-02月16日 | 27.4 |
寶瓶宮 | 300-330° | 約01月20日-02月18日 (大寒-雨水) | 寶瓶座 | 02月16日-03月11日 | 23.9 |
雙魚宮 | 330-0° | 約02月19日-03月20日 (雨水-春分) | 雙魚座 | 03月11日-04月18日 | 37.7 |
由此表可知,太陽在星座的實際時間,每個星座都略有不同,但是「黃道十二宮」裡的節氣等分時間卻都相同,因為「黃道十二宮」只是將黃道十二等分,而且「黃道十二宮」和「黃道十三星座」相比,還少了一個星座,即蛇夫座。
現在除天文學上使用「黃道十三星座」,如西洋占星術等偽科學仍然在使用「黃道十二宮」,而且到了公元2700年,春分點將再偏移9.6度,從而退出雙魚座,進入寶瓶座,到時將產生更多的誤差。
由以上資料可知,「黃道十二宮」只是將黃道等分為十二個區域,並將這些和實際星座毫無關係的等分區說成星座,也因為歲差的關係,「黃道十三星座」每年的位置和春分點都會有偏差,但由於西洋占星術的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節氣春分點上,所以西洋占星術並不會有歲差的問題。一個從最基本的定義,劃分都有問題的「黃道十二宮」,甚至連歲差都沒有考慮進去,和一個有考慮到歲差,也有實際算過每個星座的實際位置的「黃道十三星座」相比,當然會出現許多誤差。也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各位了解真假黃道星座的差異。